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婚姻家庭观念含义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婚姻家庭观念含义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有人说“恋爱是两个人的事,结婚是两个家庭的事。”你认同这句话吗?为什么?
在中国孩子虽然结婚,但并没有从原生家庭独立出来,更多的是会一起生活的,一起生活就意味着你要么改变自己迁就别人的生活方式,要么你不做改变去改变别人的生活方式。所以,这种情况不就是等于是你要用自己原生家庭去对比甚至对抗另一个原生家庭吗?
如果我们找一个跟自己原生家庭更接近的家庭,这样会避免爆发更多的“战争”。
认同。
因为结婚了就意味着不仅在心理层面上,而且在法律层面上双方都要开始承担对方的责任了,比如父母的赡养问题,孩子的抚养问题。
并且在现在这个房价如此高的大环境下,当自己住的房子都需要两方父母的支持时,那么很显然我们和对方的家庭是扯不开关系的,经济不独立说到底话语权还是弱一些。
还有,结婚了我们和对方家庭的关系自然就更紧密了一些,一些事在恋爱时候对方家里不会也无权说什么,结婚了就不一样了,比如买礼物,买化妆品什么的,一些没有界限感的家长可能就会理直气壮地插入到这些事情上去,因为觉得自己有权利这么做了。
认同!非常认同!
恋爱的时候,大家都会想着过的开心就可以了。有信用卡,可以消费。刷,以后还呗。旅游去不去?去!玩了再说。见家长,我没有做好心理准备,我不去了,下次先吧。不会有过多的接触和互动。
结婚后,公公婆婆虽然不是跟我有血缘关系,但是因为我的丈夫,他们变成了新增的父母亲。我得尊重他们,关心他们。我们的消费也不能再像以前一样,买买买,刷刷刷。而是变成了,算算算。很多事情我要考虑到连锁反应,丈夫在我父母这边,会被看成怎样。我在丈夫父母那边,会被看成怎样。
如果给我再选择,我不敢结婚了,如果有一个人可以长相厮守,我愿意我们一辈子恋爱,一辈子到老,可惜,不可能!
赞同吧!自己亲身经历,一开始以为,只要两个人相爱,是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的,后来结婚以后,才发现,一切大错特错,结婚是2个家庭的事情,一开始,我和我老公特别好,可是第二年开始,就开始慢慢变了,他的背后,站着他们家里人在他背后给他出谋划策,让他不要把工资给我,让他花我的钱,一个大男人,他既然也选择听从家里人的意见,一直是我在花钱养家,而且对我从来都是不闻不问,有事情了,才想起来给我打电话了……多可笑,一个顶天立地的大男人,居然会选择听家里人的话,这样对付自己的老婆,后来,我才慢慢意识到,家庭环境,家教谢谢都很重要的。
曾经单纯的想法,在这一刻全部都被推翻了。才意识到,找一个三观,家里教育好的人家,是必须的事情。不然家里人的坏习惯,坏毛病全部都会在你们结婚以后显露出来。
结婚确实是2个家庭的事情。2个家庭捆绑在一起,全部只有一个目标,为了让孩子的小家庭过上好生活,父母会竭尽全力的去帮助,而不是在背后出坏主意,去破坏他们的感情。
恋爱刚开始的时候,只觉得你喜欢我,我喜欢你就够了,好像世间只有彼此。
到了双方见家人时,就得开始考虑怎样和另一方的亲人和谐相处。逢年过节,得想着一家老小喜欢什么送什么,平时对方长辈有个头疼脑热的,得想着送什么保健品好。女方对于男方家里的,一般都会买点小礼物;男方对于女方家里的,一般都会买烟酒等高档品,或者休息日帮着做点家务。这些,都会增加双方家人对对方的好感,也为以后的婚姻生活打下了基础。最重要的,还是为了一个人而对对方的家人花费了心思,付出了情感。
只是,“相处容易同住难”。进入了婚姻生活,两个有不同成长经历的人,不管怎样是和一家子生活在一起,还是只追求“二人世界”。总归,离不了各自的家庭。两个家庭的家庭教育不同,生活习惯不同,钱财观念不同,所以,得花大把的时间去磨合、去包容。从开始结婚的仪式礼金、请席,到结婚后的住房、管家权、日常开销的安排,有小孩后的月子问题、教养问题和读书问题,一件件、一桩桩都离不开两个家庭的参与。除了,没有亲人可以帮忙的人,也会找可以帮忙的朋友或同事。因此,结婚真的不是只是两个人的事情。不会因为结婚了,就离开亲人,不顾双方父母,“老死不相往来”。而且,中国人的家庭观念是几千年延续下来的,“上有老,下有小”,背负的责任从结婚那日起就加重了。
更何况,结婚后的婆媳问题、姑嫂问题、妯娌问题……等等,处理的时候或许还要牵扯到各自的原生家庭,比如大嫂的家人、弟媳的家人、婆婆的某个外甥……有时候,这些事清真的是无法避免。
在中国,七大姑八大姨的一大堆,如果只是想着,我只是娶了你,或者是我只嫁给了你,你的其他亲戚跟我无关,说现实一点,等你需要对方帮助的时候,人家不理你,你就真的是“孤家寡人”了。而且对于自己的婚姻生活,也是巨大的冲击,一般人都不会看着自己的另一半对待自己的家人嫌隙良多,甚至像陌生人一样。
祝好!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婚姻家庭观念含义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婚姻家庭观念含义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