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格格的婚姻家庭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格格的婚姻家庭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什么时候“格格”二字在中国流行?影视作品及书籍中关于“格格”的历史靠谱吗?
“格格”两个字是清朝时期的称呼,来至于满语指“小姐”、“姐姐”的意思。是一种身份的代表,也是一种爵位,就和我们熟悉的公主、郡主是一样的。
这主要是清朝的前身“后金”的称呼,无论是皇帝的女儿还是王爷的女儿,都称呼为格格,这个在当时没有具体的要求,我们可以认为是清朝独有的一种称呼,比如贝勒、福晋之类的。
直到皇太极时期(1636年)称呼才开始有了变化,皇帝的女儿开始仿明朝称呼为公主。这主要也是一种身份的区别,王爷的女儿和皇帝的女儿都叫格格无法区分身份,而格格这个称呼一直到清末民初才终止。
至于影视剧中应该就是最火的《还珠格格》,其实电视中你说对也行,不对也行。比如紫薇的身份就是乾隆皇帝的女儿,按理说应该是紫薇公主。但是紫薇又是乾隆和大明湖畔夏雨荷的私生女,虽然皇帝承认但是毕竟是私生女,他要是非封个格格也能解释的通。
而我们看和珅的儿子丰绅殷德,他迎娶的就是乾隆的正牌女儿固伦公主,这个称呼就比较正常。
中国大面积的流行叫格格,当然是还珠格格热播的时候,这没有什么好争辩的,应为当时的媒体传播性很广,俗称的强势媒体。连深山老林的文盲老妇夫都知道还珠格格,你说厉害不理害。
清朝皇帝的女儿一般不叫公主,而称格格。例如,清太祖努尔哈赤的长女称“东果格格”,次女称“嫩哲格格”。清太宗皇太极继位后,于崇德元年,即年1636年,始仿明制,皇帝女儿开始称为“公主”,并规定皇后所生之女称“固伦公主”,其他嫔妃所生之女称“和硕公主”。
但当时的人们大都仍依旧例称她们为格格。在清朝,与皇帝的儿子阿哥相比,格格的地位与阿哥的地位不可同日而语,这是传统社会重男轻女思想的反映,皇室也不例外。
在时下的一些涉及到清朝格格婚后的私生活的影视作品中,那些年轻貌美、如花似玉的格格们与自己的驸马,也就是额驸,大都是过着卿卿我我、恩恩爱爱、你拥我包、极尽风流的令人艳羡的夫妻生活。但是,实际的情形并非如此,天真烂漫的清朝格格们一旦结了婚,洞房花烛夜之后,便进入孤独寂寞的生活。
那些年轻貌美的格格与阿哥卿卿我我的浪漫爱情,不知道又要羡煞多少旁人!可是,如果你对格格的真实人生有所了解,那些弥漫了很久,要“穿越清朝做格格”的傻想,便会烟消云散。
别想跟父母撒娇亲热
按照大清祖制,皇子出生,不论嫡庶,马上配备40人的团体来照料他。保姆、奶妈各8人,其余针线、浆洗、灯火、厨房人员一应俱全。孩子一出生就落在这班人手上,不与生母一起。母子见面是定期的,每年只能见几次。每次见面还要规规矩矩,别想跟现代人一样可以跟母亲亲近。这是故意使母子感情疏远,避免日后后宫干政、外戚掌权;也免得皇子过分仰赖母亲,太过柔弱。
皇子尚且如此,格格待遇就更差了,平均每年只能跟母亲见一次面,电视里若有格格跟父母撒娇亲热的镜头,那是蒙人的。
鲜与浪漫爱情有缘
清代格格们的婚姻,都跟社稷大事联系在一起。小小年纪,或远嫁蒙古、女真部落,或嫁王公重臣之家,用稚嫩的身躯,负担社稷重任,根本不像电视上那样的浪漫!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格格的婚姻家庭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格格的婚姻家庭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