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扪心问诊婚姻家庭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扪心问诊婚姻家庭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那么请问,真正的心理咨询师应该是怎么样的呢?
真正的心理咨询师应该是怎么样的呢?
劳动部统计,中国现在有证书的心理咨询师130万,看着数字很大,但按照人口比例来说,很小,多数人平时接触不上心理咨询师,对于不了解的人,可能觉得心理咨询师是一个很高大上的职业,都是满腹经纶,无所不知的人。但是对于很多有心理疾病,并做过咨询的患者和家属来说,可能认为心理咨询师就会空讲大道理,没有真才实学的人。
哪种结论都有其合理的一面,也有片面的一面,真正的心理咨询师,就是通过和来访者(心理疾病患者)交流,或是面对面,或是网络电话微信qq等,了解来访者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解释心理疾病发病机制,说明患者本人痛苦的原因,给出摆脱痛苦、走出困境的方法方案,并且可以帮助来访者变得优秀大度。
真正的心理咨询师是解决这些问题,而不是像一些人说的是陪伴。再有心理咨询师也是人,也会遇到烦心事,但是好的心理咨询师不但能帮到别人,还可以自己解决问题,让自己不受、少受不良情绪的干扰。
真正的心理咨询师首先是经验丰富。能够帮客户找到问题的根源,并支持和帮助客户能够去面对,即陪伴客户,解决问题。
心理咨询师在支持客户的时候是无我的。用心温暖,有爱的陪伴对于客户是非常重要的。
真正的心理咨询师,应该具有“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和观音菩萨的悲悯之心”。
1.“孙悟空的火眼金睛”是指咨询师有很强的洞察力和专业知识,能够快速发现问题,并且能够帮助来访者解决问题。
2.“观音菩萨的悲悯之心”是指咨询师要有怜悯之心,能够深度共情来访者,感同身受,既能进得去,又能出得来。
一名好的心理咨询师,既需要深厚的专业功底,又要具有悲天悯人的情怀,能够恪守伦理规则,帮助来访者解决问题。
1.一个综合修养非常高的个体,给人感觉是有文化的舒服的人。毕竟心理咨询师是一个全面修为的职业,相由心生,咨询师本身的外在呈现就是一种催眠和治疗。
2.一个善于倾听的个体,不自以为是高高在上拯救者的角色,去讲多少道理,甚至批判。来访者的任何表达和状态在咨询师眼里都是客观存在的,行云流水,在沟通中,咨询师的某个点的启动就会承载来访者的情绪,开启来访者本身的潜力-获取一种力量,相信问题可以解决 。这种被激发出来的内在掌控感很重要。
3.一个综合技能更高的个体,不唯流派说,不唯各种工具和技能说。能够灵活综合运用心理学知识协助来访朋友一起解决问题。
很难给真正的心理咨询师画像,心理咨询师是一个永远在学习,永远在成长,永远在自省的职业,一个合格的心理咨询师至少具备四个条件:
第一,扎实的专业功底。心理咨询师是专业技术人员,良好的专业基础是心理助人的前提和基础,没有专业基础或者专业基础缺乏,就无法做出科学客观的判断和分析。
第二,良好的自我觉知能力。心理咨询师是一个內省的职业,能够敏锐的觉察自己的状态,觉知自己的判断,才能区分清楚来访者的问题核心,否则,咨询师代入自己的情绪和经验,往往导致错误的判断和分析。
第三,较强的情绪调控能力。咨询过程中,会出现各种情况,咨询师自觉调控自己的情绪状态,积极的共情,是良好咨询关系建立,有效推进咨询进程保障,很难想象,一个连自己情绪都不能左右的咨询师如何帮助来访者。
第四,高包容性的人际交往。心理咨询师职业的特殊性在于面对形形色色的来访者,不可能只选择自己喜欢的来访者,有些来访者与你三观不合,有些来访着表达冗长,有些来访者躲躲闪闪……咨询师在建立咨访关系时,需要高度的包容性,从内心接纳自己的来访者,才能确保咨询过程的有效进行。
其实,心理咨询师需要具备的素质还很多,鉴于篇幅,仅谈以上几点,个人观点,如有不妥,请及时指正。
因为工作的关系,接触了大量的心理咨询师,特别是那些经常在媒体上出现,知名度特别高的咨询师。其中不乏名气不小,实则毫无修为的伪大师。
真正合格的心理咨询师,特别善于倾听。他们不急着发表高见,而是充满包容和善意,不轻易评价来访者的行为和感受,让来访者感到安全,放心打开自己,充分倾诉自己的内心感受。其实倾诉本身就具有良好的治愈效果,说出来,问题可能就解决了一半。
真正合格的心理咨询师,特别善于发现。他们不是高高在上,给出神秘莫测的灵丹妙药,而是既要发现来访者的症结所在,又有发现来访者身上已经具备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真正合格的心理咨询师,特别知行合一。咨询师的生活应该是积极生活的样本,处理各方面关系比较圆融和谐。至少不能说得好听,但连自己都做不到。
心理咨询不仅是个专业的技术活,而且要求咨询师人格完善、情绪稳定、充满善意。毕竟,帮别人修复心灵,是个太复杂、太精巧的活儿。
你们知道自己情绪的来源吗?
以认知为半径的球,球的边缘就是情绪的分界线。
在球里面:
就是自己的能力,不论时间、财力、精力……,才可以随心所欲,游刃有余;
超越了球,情绪就会找到你。
进一步了解、完善、提升自己,你的半径才会大,你离情绪的距离才会越远。
主要从这几个角度来说:
情绪的表层—行为表达情绪的核心—主观体验情绪的机制—生理唤醒
情绪是什么呢?我们来了解一下它的来龙去脉,情绪是一系列主观体验的通称,它是由多种复杂的感觉,思维和行为表现综合产生的生理和心理状态。
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少用情绪这个词,而是用一些口语化方式来表达。不开心的时候常常会说,今天心情很糟糕,或者我感觉很难过。很少说我有难过的情绪。从情绪的定义我们不难发现情绪包含以下三个成分:
情绪的表层—行为表达
最早我们通过一个人语言信息,语气、语调、语速等来了解对方的情绪。
如果你为了某事而努力去做,但是当你得到它后却意识到这不是你要的,你会怎么做?
理想化来讲,即不考虑任何外部因素的情况下,此时我会果断转向,去寻找自己真正想要的,但现实情况下,往往会做出各种屈服。
下面就以我的亲身经历来说一下我对这一问题的答案及处理方法。
我本科读的是农学相关专业,当然不是自己的主动选择,高考失利这种事情大家都能理解一点。
从小学四年级开始接触了《知心姐姐》《家庭与家教》以后,就在心里埋下了一颗心理学的种子。高考失利,读了自己不喜欢的专业。一直盼着通过考研重新走进心理学的殿堂。毕业逆着家里人的期望,离开家乡,出去租房复习,每个月把生活费控制在1000块。毕业时室友说要一起去看演唱会,算一下450一张外场票,半个月的房租。就算了。即便这样,还是坚持着,执拗地想要努力去完成这件事情。
备考时候想的很好,每天都看一集《扪心问诊》,幻想着读完研究生就有了学习心理咨询的资格。我幻想过的研究生生活是这样的:
一桌两椅一室两人。
然而实际上:
这才是我开学3个月的真实生活,以及排满了的日程和永远完不成的任务。
任何事情,不真正地去做,去体会,就不知道它的真实面貌是什么。笔者一直觉得,人生最重要的是体会和经历,哪怕是“错误”的经历,也是非常值得的。年龄的轴线是笔直的,但是如果我们人生的路也一马平川的话,未免太过无趣了。
我们为了一个向往的目标而努力,克服重重困难,经历种种艰险,到达目的地时,发现原本应该“枝繁叶茂的大树”变成了“光溜溜的电线杆”,事与愿违这种事情,几乎天天都在发生,遇到了也不稀奇。但是,我们不喜欢“电线杆”怎么办呢?你可以选择,离开这根电线杆,重新踏实寻找大树的旅程;也可以好好了解一下电线杆,说不定了解之后就喜欢上它了呢。
其实笔者想说的是,我们人生路上任何的经历,都是弥足珍贵,意义非凡的。不好的、受伤的经历可以让我们学会保护自己;而美好、快乐的经历可以带给我们精神上的满足;失败的经历可以让我们吸取经验,找到自己的不足;成功的经历可以让我们坚持梦想地方向。在前进路上所有的经历,都成就了现在的“我们”,没有以前经历过的失败和挫折,就没有现在坚强勇敢,没有那些成功的经历也不会有现在乐观向上的心态。所谓,成人的世界没有对错,只有喜欢与否。
鸡汤喝完了,要说说题主的困惑,努力追求的东西,到手了却不是自己想要的,怎么办?首先,你要再跟自己的内心确认一下,这个东西你真的不想要吗?如果是真的不想要,那就果断放弃,重新去追求自己想要的,每个人的得失观念,对事物的接受程度都不一样,所以,最重要的,是搞清楚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
曾记得那是02年的时候,我在学修理摩托车,每天骑着自行车🚲来回跑,没有工资,只管一顿午饭,那滋味 ……
我们那个仓库那边有一个 报废 踏板摩托车,是师哥的,我兴冲冲的推出来,擦洗干净,换了活塞环,心想这下我就可以直接骑摩托车来回跑了。可是万万 没想 到师哥却以300块钱卖给了别人,我当时打 他的心都有,我很 恼火,心情一下子跌落下来,最后还好朋友周哥开导 了我,让我凡事都要看的远一些,不 要想的太多。
当看透了一切,心胸宽广了,性格豁达了。
不再对一些事情耿耿于怀,不再对一点小事斤斤计较;不会沉浸在虚无缥缈的梦幻里做梦,不会在不必要的人或事情上浪费时间。
远离虚伪,拥抱真诚,做真实而喜爱的自己。
当看透一切时,面对沧海桑田,面对人生无常,懂得了如何取舍。
面对看不惯的人,面对看不惯的事,都会😂
轻轻地微笑。
因为清楚,自己每天需要温暖和阳光,需要远离负能量。
很多事情的结果并不那么重要,努力的过程才是最珍贵的。
如果我在努力做成了一件事以后,才意识到这不是自己最初的想法,我可能会觉得有一点遗憾,但是不会后悔,毕竟曾经在努力的过程中学到的知识是属于自己的。当然我也不会就此放弃,我会尽可能找到问题出现的地方,思考自己结果为什么不尽人意,然后选择合适的另一个方向,继续努力。
就比如说我前段时间在某个平台进行日更,每天发布一篇千字文,当时是计划连续更文50天,就算挑战成功,我做到了,一共发布了60篇文章,近五万字,其中的水分有多少,我心知肚明,其中的付出了多少努力,斟酌过多少字句,耗费了多少心血,也只有我自己知道。
当我完成日更挑战后,我意识的这样的文字并不是我想要的。于是决定停止每日发文,
我想要的不是每天匆匆忙忙的选题,扒资料,凑出一片千字文,不是每天脑子里都想的是今天写什么,上课还在抱着手机不停的删删改改。写作本就是一种爱好,开心时分享喜悦,悲伤是抒发不快。为完成任务而凑字数,凑发布的文章时没有意义的,为了更文而耽误上课,甚至把身体拖垮是不值得的。
当我意识到这些的时候,我决定停一停,好好整理一下自己的思绪,同时整理一下之前写过的文字。虽然在日更这件事我做出了错误的选择,但是那些在深夜一个个敲出字符,对会成为我最珍贵的财富。
现在我加入了头条学院,一个培养大学生新媒体运营能力的训练营。比起单纯的散文鸡汤,我更喜欢在悟空问答里回答这些有意思的话题,在这里培养自己对热点事件的评论能力,锻炼对问答语言的分析组织能力,了解一些以前未曾听说的冷门知识。
人生的路上,难免会走入岔道口,只要能够找到回来的路,继续前行,那么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扪心问诊婚姻家庭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扪心问诊婚姻家庭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