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杜甫的婚姻家庭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杜甫的婚姻家庭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李白与杜甫是同时代的诗人,为什么李白的诗充满盛世的豪情,杜甫的诗却充满愁苦?
虽然李白和杜甫都是唐朝的伟大诗人,但是毕竟两个人相差了十一岁。不要小看这十一岁,因为各自的性格、人生际遇不同,所以才造就了他们完全不同的诗歌风格。
说起李白,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他的诗作浪漫又充满侠义,大气磅礴;既有“云想衣裳花想容”,又有“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潇洒与豪放是李白的代名词,诗仙当之无愧。
诗圣杜甫这一生的愁苦,主要来自于“安史之乱”的影响。他忧国忧民,身心皆牵挂着因为战事带给百姓的影响。“三吏三别”可以说是一个缩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那种思绪,“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心理诉求,无一不是在思考民生问题。
所以,尽管看起来他们是同时期人,但是文学风格却完全迥异。
李白与杜甫,既是同时代的诗人,又可以说不是同一个时代的诗人。
杜甫比李白小十一岁,就是这十一岁的差距,使他们的经历产生了较大的区别。在李白与杜甫的年代,唐朝发生了一件大事——安史之乱。安史之乱长达八年,长期战乱百姓罹难,大唐帝国从此由盛转衰。
安史之乱爆发的时候,李白已经五十四岁了,他的一生即将走完,安史之乱没结束,李白就去世了。而杜甫则不一样,他当时年仅四十三岁,经历了整个的安史之乱,在安史之乱之后又活了七年。
可以看到,李白主要生活在开元盛世,看到的是民生的富足天下太平。并且,李白名声在外,连皇帝都仰慕其名声招他做官。放在今天,那就是真正的全民偶像。虽然李白的政治抱负没能伸展,但总体来说他大多数时候还是活得非常潇洒的。
杜甫就不一样了。杜甫也不是一开始就苦大仇深的,年轻时的杜甫也曾意气风发,写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气名句。但杜甫生前其实一直都寂寂无名,他的诗才是在他死后才逐渐被世人欣赏的,他并没有享受过李白那样的偶像待遇。并且,他不光见证了开元盛世,还经历了安史之乱的从始至终,尤其是他在生命的最后岁月,他目睹了经历了安史之乱以后的衰败气象,曾经的盛世一去不复返,百姓安乐的生活再也不存在。由此给杜甫的诗歌带来的改变,是根本性的。
李白和杜甫是唐朝时期的伟大诗人,也是历史上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一位是诗仙,一位是诗圣,都是古诗词界的泰斗人物。
李白和杜甫是比较好的朋友,公元744年,李白在途径洛阳时初逢杜甫,但两人一见如故,把酒言欢赋诗作歌一同游山玩水。两人是好朋友,也经常被后人相比较,但我认为两人根本没有什么比较可言!
李白属于浪漫主义诗人,诗风潇洒飘逸,如: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意思就是人活在世上就要享受乐趣,有酒要与好友一起买醉。字里行间给人一种超脱豪放的感觉。
杜甫则是有名的爱国主义诗人,诗句比较通熟易懂,反应的都是当时社会的现实。如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当时的杜甫也是身在逆境,但还在担忧着国家的安危,抒发了自己的不得志,也无不透露着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为何杜甫的诗这么愁苦?这可能与杜甫的身世有关吧,杜甫出生在一个奉官守儒的世家,祖上一直在通过做官推行儒道,但是杜甫的仕途上却一直不顺畅。加上唐朝历经安史之乱后由盛转衰。身在乱世又报国无门,所以只能作诗来表达自己的无奈与心酸。
如果说,喝酒能使李白快乐,那么能使杜甫唯一快乐的就是国家富强,百姓安居乐业。
讲到李白和杜甫诗歌风格的不同,这里就不得不提唐朝在公元755年发生的“安史之乱”,这年李白54岁,杜甫43岁,战争爆发后李白南下避难,杜甫却一直待在陕西周边这个政治风暴的核心区域,这场政治风波持续了八年,八年后,李白已经去世,而杜甫仍然在努力追求着自己的政治抱负。
为什么要提“安史之乱”,因为杜甫大量的现实主义作品(也就是问题中指出的杜甫诗歌中体现的愁苦)均出现在这次动乱之后,比如著名的“三吏”、“三别”、《春望》等作品。其实杜甫早期也写过“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样充满盛世豪情的诗句,但是安史之乱对杜甫的影响太大了,杜甫亲历了这场战争,曾经被叛军抓获,也看到了战争带给人民的创伤,著名的石壕吏中描述官府到农户家强制征兵,最后老妇人被迫选择自己从军,在离别的晚上,杜甫描述“夜久语声绝,独闻泣幽咽”,我想杜甫在写到这里时,是不是流下了泪水?,“愁”和“苦”体现在了字里行间。
再次回到李白和杜甫的作品风格上,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每个人观察事物的角度也有所不同,即使李白、杜甫这样的知己。
一是两人追求有所不同。李白豪放不羁、自由洒脱,虽有做官的经历,但是一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道出了李白对官场的不屑。但是杜甫一生都在追求着自己的政治抱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自身的价值,所以杜甫能忍,再小的官也做(曾经看过库房)。
二是两人生活条件不同。李白虽然没有固定的收入,但是在当时就有了一众“粉丝”,李白周游山水吟诗作对,把酒言欢都没有愁过钱的问题。而杜甫却老老实实的守着自己的死工资(还不多),曾经杜甫有一个儿子都饿死了,在这样的生活条件下,李白的豪情和杜甫的愁苦就不难理解了。
三是出生年代有所差异。划分唐朝年代,可以简单的分为“安史之乱”前和“安史之乱”后,这也是唐朝由盛转衰的重要标志,李白和杜甫在经历上大有不同,这也是我开头提到的“安史之乱”对二人的影响。
李白和杜甫虽然二人风格各异,但是这并不影响两人的友谊,李白和杜甫的一段佳话至今为我们后人所称赞。
李白被称为诗仙是因为他的诗豪情满怀把瀑布写成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他的文学功底深厚,触景生情,虽然晚年生活艰辛豪放的性格不改,过三峡的描写两岸猿声啼不往轻舟已过万重山。举重若轻,他的诗富有浪漫色彩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等等。 杜甫被称为诗圣。没有仙人的洒脱多了些忧国忧民的情怀,国破山河在春城草木深。待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戌鼓断人行,北极朝廷终不改,花近高楼伤客心。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读杜诗总觉得心事重重,这和他经历战乱,官场不得意有关,生活艰苦茅屋为秋风所破他联想着天下万千寒士和他一样苦,盼望大家能住上好房子。真是圣人。
1
李白比杜甫大了11岁,他活动的时候正是大唐最兴盛的时候,正所谓的鲜花着锦烈火烹油。
那时候杨贵妃正得宠,正是云想衣裳花想容的时候,正是: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的时候,而她的兄弟姐们也因为杨贵妃的得宠而煊赫一时: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李白25岁仗剑出蜀,26岁在扬州遇到了孟浩然,而孟浩然当时已经名满天下。
27岁时,李白和前宰相许圉师的孙女结婚,李白一生中四次婚姻,两次都娶了宰相的孙女。
这也让他得以接触上层社会的王公大臣。
李白的另一个爱好就是修道,而这个爱好李唐皇室也喜欢,甚至李家自称自己的祖先就是老子。在蜀中时,李白认识了一个修道的好朋友元丹丘,后来在长安,李白又见到了元丹丘,而元丹丘是玉真公主最信任的道士。
玉真公主李持盈是唐玄宗的亲妹妹,李白和玉真公主的关系真的说不清,他在长安时,很长时间就是住在玉真公主在终南山的别馆中。
李白去长安希望在仕途上有所作为,呆了两年结识了一堆朋友,但是却一无所获。这时候的玉真公主对李白其实也不慎上心,因为她和王维玩的正好呢。
王维和李白有共同的朋友,孟浩然,王维和李白应该也见过,但是他们之间竟然没有一首诗的来往,也和神奇。
李白的妻子叫什么名字?
两个吧。两个妻子都给他带来了不少嫁妆,使他生活无忧。第一个妻子是结发妻子,第二个姓许,是宰相的孙女。李白有后代!我虽然不记得是哪位皇帝,但确实有位唐王查询了他的后代,找到两个孙女,都已经嫁人了,嫁的人是平民。皇帝还想为她们改选丈夫,她们说丈夫毕竟是与自己同甘共苦的人,不愿另嫁,算是祖父的傲骨遗风吧。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杜甫的婚姻家庭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杜甫的婚姻家庭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