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电建合同纠纷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中电建合同纠纷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为什么感觉做工程施工的人越来越少呢?
你好,我身处工程一线,我深有感受,我来回答您的这个问题。
2021年初,人社部发布了2020年第四季度“最缺工”的100个职业排行,其中不少工程中常见工种成功上榜,将成为2021年最紧缺的岗位工种。“最缺工”当期排名中分别是:土木建筑工程技术人员(41)、钢筋工(45)、砌筑工(88)、装饰装修工(98)。
因为我作为一名身处施工最前线,经常和工程人们打交道,现在工地上施工人员年轻的越来越少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了,现在很难在工地看到20多岁的年轻农民工啦,工地上的农民工四十岁起步。而且施工管理岗位上大学生也辞职率很高,很多都选择了转行。“用工荒”已经逐渐开始影响到很多工程的进度啦。
据统计,2007年一线建筑工人平均年龄只有33.2岁,2017年居然达到了43.3岁,十年的时间增加了十岁!
那么这些职业出现如此巨大的缺口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为什么年轻人不愿意选择施工呢?
据我了解下来有如下原因:
施工行业的工作是典型的又脏又累的重体力劳动,社会地位低。当初选择这个行业的农民工都已经年龄老化,很多已经无法再承受这样的工作了,逐渐退出了这个舞台。当今社会是个多元化的社会,市场赚钱机会很多,建筑施工人员钱挣得不比坐办公室的多,吃的苦却比坐办公室的多,还不能有太多的时间陪伴家人。而年轻一代根本不愿意再像他们的父辈一样干这样行业,他们有更多的选择,宁愿去送外卖,送快递等,这类互联网下的工作更加多元化,而且对年轻人技能要求低,门槛也不高,生活收入更加有保障。
城市中,当初带着安全帽的农民工大军,如今已被骑着电动车的快递小哥,外卖小哥取代了。
年轻的外卖小哥
不是做工程的越来越少,是适合长期做工程的增长和工程项目增长不成比例,导致很多人不得不转行,原来挂证书还能赚点钱,现在连挂证都开始没地方挂了,是不得已的二次择业。
从19年开始,工程越来越集中于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工程项目,中标单位基本央企或各省市的建工集团,工程行业正在进入国进民退的竞争环境,需要挂证的民营建筑公司越来越少。就@草根智库观察员所经历的几个项目,都是国家重点路桥、体育场馆、车站和水利水电项目,建设项目动辄三五十亿,基本为EPC项目或者需要带资进场的项目,启动资金少的两三亿,多的甚至得到20几个亿,一般民营企业完全不具备投标资质,即使有资质也承受不住高额的垫资压力。而从2019年开始,原来的建筑工程行业的大头——房地产业开始进入下行通道,在僧多粥少的情况下,竞争空前激烈,地产土建项目已经多数无利可图,甚至还需大量垫资,造成建筑工程公司“不做等死,做活找死”,应此很多从业公司收缩,甚至倒闭,从而造成建筑从业人员需求萎缩。
另外,在建筑业国进民退的大背景下,人员只能往中建、中交、中铁、中冶、中能、中电建、中核等这些国资类建筑工程公司集中,而这些企业校招才是主要招聘渠道,每年都在进行大浪淘沙,造成的结果就是基础员工收入偏低、甚至入不敷出,因此每年大量中字头建筑工程员工流出。原来地产风声水起的年代,至少还有出处,现在却是可能需要二次择业。
综上可以看到,工程从业人员二次择业,是经济大背景下不得已为之的选择,毕竟或在的是当下。我是@草根智库观察员,胡言乱语笑谈财经,关注我,给你不一样的财经解读。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电建合同纠纷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电建合同纠纷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