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合同纠纷与诉讼期限有关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合同纠纷与诉讼期限有关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借款的诉讼时效有多长?
我国《民法通则》确立了两种诉讼时效制度,即一般诉讼时效制度和特殊诉讼时效制度。一般诉讼时效制度为二年,特殊的短期诉讼时效为一年,长期诉讼时效为二十年。2017年10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一百八十八条对诉讼时效规定: 民间借贷(借款)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限为三年。(一)从诉讼时效的角度看,如果借条注明了还款日期,那么诉讼时效就从还款日期的次日起计算三年。如果没有注明还款日期,则表明该借条是履行期限不明的借条,债权人有权要求债务人履行债务,但须给对方必要的准备时间。如果出现这种情况,诉讼时效应从债权人与债务人达成明确的还款期限之日箅起。(二)《民法总则》关于借条的诉讼时效,与民间借贷的诉讼时效一样要看是否约定了还款时间,如果写明了还款日期,那么诉讼时效就从还款曰期的次日起计算三年。如果没有约定归还时间,则最长诉讼时效为二十年。(三)诉讼时效是可以中止、中断的,举例来说,还款期满后一年半的时候,出借人以发送律师函的方式向借款人催收,自催收之日起诉讼时效中断,重新起算二年的诉讼时效。希望能帮上你。
“法律大大说:来来来,小兄弟,我给你一个期限,在这期限之内准许你寻求我的保护,过了这个期限再来找我,我也无能为力,所以,期限之内随时欢迎来找我!”
法律大大给的这个期限就叫作“诉讼时效”。民法上关于诉讼时效的规定有很多,什么普通的、特殊的、最长的等,在这里就先不说那多了,主要来说说“借款”适用的诉讼时效。
诉讼时效如何规定的
在《民法总则》未颁布之前,普通的诉讼时效是两年,《民法总则》颁布施行之后,普通诉讼时效变为“三年”,国家在法律上把保护合法权益的时间做了延长,这样更有利于我们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很多不关注法律的人可能没注意到这里边的变化,在此特别提醒下。
“借条”上有无约定还款日期,则诉讼时效不同
现在的借款,一般都会出具“借条”,有的会在借条上约定还款日期,有的则没有约定,对于约定了还款日期的,诉讼时效从还款之日起计算“三年”,在这三年之内不主张自己的权利,三年过后将不再受法律的保护,没有约定还款日期的,从出具借条之日起计算20年。
诉讼时效可以被中断,我们可以利用中断,来延长保护权利的期限,比如说,在还款期限届满,你可以向借款人要求其还钱,可以采用书面方式也可以采用口头方式(不过得注意录音留存证据),这样诉讼时效就会从你向借款人主张权利之日起重新计算,而且重新计算的次数没有限制,但是无论怎么计算都不得超过20年。
《诉讼时效制度》第二十二条规定: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作出同意履行义务的意思表示或者自愿履行义务后,又以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为由进行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那么若债权人在诉讼时效届满后,去找借款人协商,借款人也明确承诺还款并出具书面的文件,但借款人还是不还款,债权人一怒之下将其告到了法院,借款人以诉讼时效届满进行抗辩,债权人拿出了借款人承诺还款的书面文件,此时法院会支持原告吗?会判原告胜诉吗?欢迎留言讨论!
下面我借款合同纠纷的诉讼时效。借款什么叫诉讼时效?
民间借贷是民事法律关系,民事法律关系有一定的时效期间。设置时效期间的目的就是提醒权利要在法律规定的时间内行驶权利,超出了这个时效范围,就丧失了胜诉权。
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但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长诉讼时效期间。
诉讼时效因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民间借贷借条的有效期与还款时间有关,如果借条中约定了还钱时间,那么自还款日期的次日起,借条的有效期为3年;如果没有约定还款时间,则借条的有效期最长为20年。超过有效期,贷款人丧失的只是胜诉权,而不是实体权利。
案例:
马东因扩大业务,2014年2月15日从好友花花借款20万元,约1年内还请本金与利息。马东在2017年2月16日前没有还款。
1、花花的借款20万元,如花花在2017年2月16日前没有追讨这笔债权,那么花花20万借款的诉讼时效已过,花花就丧失了胜诉权。
2、花花的借款20万元,如花花在2017年1月25日,电话追讨这笔债权,那么诉讼时效中断,诉讼时效期间从2017年1月26日重新计算。
3、如诉讼已过,马东愿意还款,这也是有效的民事法律行为。
您好!如果有规定还款期限的,从还款期限届满2年,如无约定还款期限,最长为20年。关注本头条号:上海戴伟文律师,带你了解更多好玩、实用的法律知识!如遇法律问题也可以随时联系上海戴伟文律师(网页搜索联系方式),做你身边的法律顾问,你合法权益的护航者。
1、诉讼时效自你第一次主张债权被据开始算起,但是最长不能超过借款日起20年。超过20年当然也可以主张,但是债务人就可以以超过最长保护期限为由拒绝履行债务,并没有实际意义。
2、说道举证的问题。因为这个借款合同是一个普通债权债务关系,所以适用正常的举证责任制度,也就是谁主张谁举证 如果你想证明自己不断地在主张债权,那么只能是由你来举证,债务人没有为此举证的义务; 在实际操作中最简单又有效的留证方法就是在每次主张债权的时候,如果对方承诺一个还款期限,那么就请对方留个字据 这也是合情合理的。如果对方拒绝履行还款义务则你可以据此采取诉讼方式解决。
3、在承诺期限到之日起两年内,你可以通过再次主张债权来达到诉讼时效中断的目的,同样的,不能超过20年的限制。
4、至于借款利率,只要在国家限定的借款利率的上下限之间选择,法律就予以支持,超出的部分 法律不保护,但是债务人愿意履行,法院不强制干预《民法通则》对借款纠纷规定了2年的诉讼时效,但这里所指的2年并不是简单地从借款日起计算,而是从知道 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起计算。《民法通则》第一百四十一条规定:诉讼时效因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 期间重新计算。是否已超过诉讼时效还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相关阅读: 借款合同公证需提交哪些材料 法人资格证明及法定代表人身份证件、经营金融业务许可证;代理人代为申请的。
借款合同一般诉讼时效为2年,即借款合同期限届满之日起开始计算。
有种特殊情况,就是未约定还款日期。按照合同法第206条规定:“对借款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借款人可以随时返还;贷款人可以催告借款人在合理期限内返还。”就是说没有约定时间,可以再补充约定,无法达成补充协议,那债务人可以随时还,债权人也可以随时催债务人在一定期限内还。这种情况下的诉讼时效就从催他还款的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
再说一下诉讼时效的中断问题。诉讼时效因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之日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一是起诉还钱,二是要求还钱,三是同意还钱。
诉讼时效旨在让权利人积极行使权利,所以借款期限到了之后要积极让借款人还钱,在没起诉的情况下要保存好催债的证据。否则过了诉讼时效,就难以胜诉了。
遗产继承案件的起诉期限是多久?
继承遗产有时效限制吗?
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当诉讼期间届满时,即丧失请求人民法院依诉讼程序保护其权利的可能性的民事法律制度。简单说,过了时效再起诉,除非对方自愿,否则权利得不到法院的支持了。
继承纠纷
也是有时效的,《继承法》规定:继承权纠纷提起诉讼的期限为二年,自继承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犯之日起计算。但是,自继承开始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不得再提起诉讼。例如:房产的诉讼时效起算时间一般以过户时间为准:房产一般以登记为取得所有权标志。在被继承人去世后,其名下的房产如果未办理过户,仍保持去世前的状态,一般时效并不起算,而过户一般是要所有继承人配合才能办理的,如果有的继承人用一些非法手段过户,这时才涉及侵犯其他继承人的继承权的问题。
一方老人去世,在世的老人未再婚或不留遗嘱,等其去世后,子女再分割遗产倒没有关系,反正结果一样。但如果出现老年人再婚、或者在世老年人通过遗嘱处分财产,这时经常会有一些遗产范围争议和时效问题的争议。
所以,如在被继承人去世后未及时进行遗产分割,超过两年后再有继承人提出分割要求的,实践中不能绝对认定为超过诉讼时效,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
如对时效问题有争议,建议寻找
律师咨
询,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判断未超过时效,又协商不成,建议及时考虑通过诉讼的方式解决争议。(来自百度)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合同纠纷与诉讼期限有关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合同纠纷与诉讼期限有关吗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