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有合同纠纷案件不能贷款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有合同纠纷案件不能贷款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不是自有资金,银行工作人员放款合同,在出现纠纷时,有效吗?有何依据?
题主的意思是向银行贷的钱不是银行自己的钱,而是个人的,但是合同是银行的格式合同是这个意思吧?
签合同是银行的格式合同,放款方不是银行。
首先你可以查一下你的贷款是从哪个账户打过来的,是从银行的放款账户还是个人或者其他企业的公户打过来的?
如果你跟银行签订了借贷合同,那么你们双方达成借贷关系,但是银行并没有给你放款,那么借贷合同自然无效。
如果你跟银行签了借贷合同,钱不是通过银行的贷款户打过来的,而是通过个人户或者其他公司公户打过来的,那么你需要注意一点的是资金用途标注的是“借款”还是其他什么选项。
这种情况下,如果借款合同中有特别条款约定可以从其他账户转资金给你,也就是说并没有指出唯一的放款账户,那么合同是有约束力的,借贷关系是成立的。
如果指定了唯一放款账户,但放款资金不是来源于此,那么你与银行之间的借贷关系不成立,不受借款合同约束。如果放款资金备注“借款”那么你与放款户之间达成借贷关系,如果资金用途没有备注“借款”那么借贷关系不成立。
总结
法院在受理借贷纠纷时,转账记录、借款合同、担保合同(抵押合同)缺一不可。因此在借贷关系的认定上,对于转账记录的认定非常关键。
所以当下您所要做的是第一、查询资金是由哪个账户打来的,转账备注是什么,第二、合同中有无约定唯一放款账户。
如果转账记录备注“借款”,合同中明确说指定此账户为放款账户或者没有明确指定唯一放款账户,那么借贷关系就是成立的。另外,您在转账凭证上签字按手印的话也是默认您认可放款方的。
我是老刘,专注财经干货,欢迎转发关注。
用假合同骗取贷款什么罪,如何处罚?
首先得根据合同签订方式及文本内容或其它证据证明合同属性,若存在相关合同内容虚假故意欺诈,可咨询律师协商解决(能不通过起诉解决最好,合解不战而屈人之兵是最好的解决方式),如无法协商再通过法律手段终止合同并要求自己和相应权益(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牵扯到另一方的刑事责任,也是基于此,毕竟我们的目的不是为追究别人的刑事责任,而是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能协商尽量协商,以和为贵才是主旨)
使用假合同骗取所谓“巨额”贷款,无罪辩护是有一定难度的。
该行为可能会涉嫌骗取贷款罪,也要预防构成贷款诈骗罪的风险。虽同为骗贷类型的犯罪,但两罪在量刑上存在较大的差异。
在2006年《刑法修正案(六)》增设骗取贷款罪之前,此类案件辩护空间是比较大的,使用假合同骗取金融机构贷款,主要可能涉嫌的罪名是贷款诈骗罪。
而贷款诈骗罪构成要件方面的辩点主要有两个:一是当事人是否实施了刑法第193条规定的五种骗贷行为;二是当事人主观上是否具有非法占有贷款的目的。对于用假合同骗取“巨额”贷款的,客观方面的辩护空间不大。该罪的辩护空间主要在于主观上非法占有目的之辩。
如果是在《刑法修正案(六)》实施之前,能够打掉主观上非法占有贷款的目的,可能就会直接实现无罪结果。所以在当时的立法、司法环境下,有一些比较经典的无罪判例,《刑事审判参考》中也有选取部分案例,其中部分案例如果放在当下,往往会以骗取贷款罪进行定罪。
《刑法修正案(六)》实施以后,除了贷款诈骗罪之外,无罪辩护还要注意构成骗取贷款罪的风险。骗取贷款罪在客观行为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辩点即“给银行或其他经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或由其他严重情节。”
上述情节主要表现为:骗取贷款的“数额在100万以上的”、或者给金融机构“造成经济损失20万元以上”。
在数额相对较低的涉嫌骗贷类型犯罪中,可以从取得贷款的数额在100万元以下,以及提供了足额担保不会给金融机构造成实际损失进行辩护。
但是对于此类所谓骗取“巨额”贷款的案件,想要打掉骗取贷款罪,需要结合案件证据进行分析。
用假合同骗取贷款,构成何罪。
这要看公司利用假合同骗取巨额贷款时,主观目的是什么。
对于主观目的的不同,可能构成不同犯罪。
一、不存在其他主观目的,可能构成骗取贷款罪。
可能无罪的情况,不是说只要使用欺骗手段骗取贷款,就一定构成骗取贷款罪
若公司虽然利用虚假的供货合同骗取贷款,但同时提交了足额的抵押担保,则一般不能认定给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也就不能认定构成骗取贷款罪。
二、若具备非法占有目的,可能构成贷款诈骗罪。
可能无罪的情况,因为贷款诈骗罪最主要的是看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
因此,主观层面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不是说所有的不能归还都被认定为非法占有目的。这是贷款诈骗和贷款纠纷的区别
我们认为此种情形应以骗取贷款罪定罪量刑。从犯罪构成要件看,行为人主观具有非法占有国家金融贷款目的故意,客观方面通过利用虚假合同的手段骗取了银行贷款,本案中,利用虚假合同是犯罪具体手段,不影响对案件认定骗取贷款罪。其次,客体方面 通过虚假合同,进行欺骗银行及金融机构,从而达到非法占有贷款目的,侵害了国家金融管理秩序,本案行为人为单位或者自然人,题主并没有写明。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有合同纠纷案件不能贷款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有合同纠纷案件不能贷款吗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