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大校场律师顾问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大校场律师顾问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战争史上有哪些“我能反杀”最后却失败的例子?
1936年6月1日深夜,大批荷枪实弹的川军埋伏在重庆北校场周围,他们的攻击目标是近在咫尺的“军事委员会委员长重庆行营”,同一时间,在成都也上演了同样一幕,目标则是成都中央军校,南京政府驻川渝各部也进入一级戒备,火药味甚浓。这是“四川王”刘湘准备发动的“反杀行动”,用以抗争蒋介石对四川的逐步控制和吞噬。
(刘湘剧照)
当然,这些川军部队是不敢轻举妄动的,他们也在等刘湘的决定和最终命令,重庆行营和成都军校没有多少警备兵力,攻进去倒也不是什么难事,但这将意味着川中军阀公开用武力对抗南京政府,可不是闹着玩的。
刘湘在等待什么?他为什么选择这个日子动手呢?原来,当天发生了著名的“两广事变”,广东军阀陈济棠与广西新桂系李宗仁、白崇禧联合,以“北上抗日”的名义通电全国准备武装讨蒋,国内形势一片大乱。刘湘感觉时机已到,决定解决掉南京政府锲入四川的钉子:军事委员会驻川参谋团和后来的重庆行营,但又必须观望一下军事形势的发展。
1935年,蒋介石利用中央红军长征进入四川的机会,任命刘湘为川省主席兼“剿总司令”,同时派遣贺国光率领的参谋团协办军事,鉴于两年前曾经惨败于红四方面军手下,刘湘深知川军战斗力难以匹敌红军,也只能答应。
按照刘湘与蒋介石的约定,参谋团只负责军事筹划,不得过问和干涉川政,岂料跟随参谋团到达的,不仅有宪兵一个团,还有康泽的特务“别动纵队”2000余人,他们担负着对付红军和刘湘的双重任务,刘湘大呼上当。
(贺国光)
“请你看在党国的份上,拉兄弟一把吧!”
1947年5月13日,国民党整编第74师由于推进过快,在孟良崮陷入陈毅、粟裕指挥的华野9个纵队的重围。
收到师长张灵甫发来的求援电报,蒋委员长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妙招,既然华野主力全部集中在孟良崮,国军何不来个“中心开花”,趁此机会全歼山东的共军?
此时,集中在山东战场的国民党军队包括汤恩伯,王敬久,欧震3个兵团,一共60个旅,45万人的大军,其中黄百韬,李天霞等10个师可以立即增援张灵甫。
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啊!十几万国军两天就可以赶到战场,只要张灵甫能拖住解放军两天时间,山东战场的“剿匪”大业就可以大功告成了!
1947年5月13日,不仅蒋介石,陈诚,顾祝同,汤恩伯,乃至张灵甫本人都是这么考虑的。张灵甫虽然知道74师万不是华野9个纵队的敌手,但自保几天应该还是没有问题的。况且在之前的涟水等战役中,他也不是没占过华野的便宜,他打心里觉得,陈粟华野没什么了不起的。
陈粟首长在前线
然而张灵甫发现这次低估了粟裕和华野的决心,一方面解放军的攻势过于猛烈,华野这次拿出五个纵队围攻,兵力和火力都占了绝对优势,特别孟良崮几个山头上都是乱石,解放军一发炮弹下去,弹片加碎石都能撂倒一群人,山头上又没有水源,机枪打热了没法冷却,张灵甫发现自己的骄横自负把74师这次真正带进了绝地。
另一方面黄百韬,李天霞这两个队友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增援部队是逐次投入的,根本没什么卵用。当时右翼李天霞的83师一共6个团,1个团在后方,另一个团还跟74师一起被围了,在前线的只有4个团,其中2个团还和解放军持续交火,根本抽不出。而左翼黄百韬一开始也只派了25师一个旅,到了5月15日,李,黄二人在蒋介石,汤恩伯一再严令下把全部家当都压上时,为时已晚。
5月16日中午,74师参谋长魏振钺用报话机呼叫仅一山之隔的黄伯韬25师来援,口气已近哀求:“请看在党国的份上,拉兄弟一把!”但是没有办法,当时第25师已经攻到距离孟良崮只有5公里的地方,炮弹能够打到孟良崮山头上了,但国军就是打不进去!
蒋委员长中心开花的想法是不错的,但是碰到了粟裕这个狠人,愣是没开出来。74师虽然是个硬核桃,但是华野的老虎钳更硬,华野参加围歼74师的叶飞(开国上将)1纵,陶勇(开国中将)4纵,王必成(开国中将)6纵,王建安(开国上将)8纵,许世友(开国上将)9纵,个个都是嗷嗷叫的虎狼之师,要是孟良崮打不下来,华野就要陷入国军24个师的反包围,所以粟裕也是拼了,“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粟裕有这个胆色,也有这个决心和意志。
1938年5月,骄横嚣张的土肥原贤二率领第十四师团置可能遭受国民党军队的合围于不顾,孤军深入从濮阳一带强渡黄河,攻下了鲁西南菏泽重镇后,土肥颇为得意,于是不等日本大本营的命令擅自强行越过兰封以西,企图切断徐州国民党主力的退路,进而直取开封及郑州,以策应平汉线南下的部队进攻武汉。
蒋介石下令放弃徐州后,豫东成为了抗日第一线战场,蒋深知此战的重要性,一旦徐州方向的日军大举进犯,与土肥师团就可以形成夹击之势,开封、郑州等地就岌岌可危了。因此,蒋介石亲自赴往郑州坐镇指挥,调集了大量的嫡系部队,包括远在关中的蒋介石的起家部队,胡宗南的第17军团(第一军),开始部署作战任务,决定在兰封地区“反杀”嚣张跋扈的土肥师团,以振奋军心。至此,国民党十几万大军围歼土肥师团的序幕拉开了。
参加“反杀”土肥师团的国民党主力部队包括俞济时的74军、宋希濂的71军、黄杰的第八军以及李汉魂的64军和桂永清的27军,还有从潼关星夜兼程的胡宗南第一军及作为总预备队的关麟征第52军,参加此战的将领,除了李汉魂的保定军校的外,其余的都是蒋介石的黄埔嫡系。因此,蒋介石对于“反杀”土肥师团信心十足,而且总兵力是土肥的七倍之多,于5月下旬已经将土肥师团两万余人压缩围困在了罗王寨、曲兴集一带。
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蒋介石不仅高估了黄埔嫡系的作战力,也大大低估了土肥师团的战斗力,土肥师团虽然只有两万余人,但却配套着一个强大的炮兵联队,在河南兰封平原地带要围歼日本精锐师团,对于装备相对落后的国军谈何容易,这也是土肥原贤二敢孤军深入、横冲直撞的原因之一,而且还背靠着友军主力第16师团和独立第三混成旅团,因此,面对国民党大军的合围,背靠友军与黄河防御的土肥原临危不乱,从容迎战。
战斗一打响不久后,土肥师团就杀出了一条血路,镇守在兰封的桂永清27部第88师师长龙慕韩经受不住土肥师团的炮火打击,擅自弃城而逃,土肥师团即当占领了兰封,截断了陇海线,直逼开封,令正在郑州坐镇指挥的蒋介石大为震动,立即电令宋希濂71军夺回兰封城,以俞济时74军有兰封向北横扫外围,桂永清27军部主攻三义寨,同时命令装备精良的胡宗南第一军主攻土肥核心阵地曲兴集和罗王寨。
刘峙和杜聿明应该是比较适合这个问题的答案。
济南战役之后,国军在中原战场败局已定,各部队都成了惊弓之鸟,必须大兵团猬集才敢行动,甚至单独一个兵团也已经不敢行动了,必须要五个军组成的主力兵团才敢单独行动,否则都有被华野粟裕突然消灭之虞。
这种情况下,委员长已经在做退守江南的准备,但却有人漫天吹牛,说济南在王耀武手里丢了,要在我手里夺回来。而且,吹这个大牛的不是别人,就是徐州剿总司令,著名的国军福将刘峙。
但刘峙只是说说而已,究竟应该怎么做,他也心里没数。这时候,国军高层已经意识到要在江淮之间和共军进行战略决战,必须要给刘峙配备一个指挥能力比较强的副司令,来指挥决定党国前途命运的决战。最后,选中了杜聿明。
杜聿明在后来的回忆文章里自称,在济南战役之后他的心态是觉得别人都不行,自己还行。所以,杜聿明给蒋介石出了上中下三个方案,最后决定的方案是,将中原和华东地区的国军主要兵团集中起来,进行战略决战。
这就包括孙元良兵团,李弥兵团,邱清泉兵团,黄百韬兵团,李延年兵团,五个大兵团,共计六十余万人的军队,沿着陇海路一字排开,准备对山东进行战略反攻,夺回一部分地区,同时争取能够歼灭一部分共军。
但这个一字长蛇阵行摆开架势,就出了意外情况。因为辽沈战役情况恶化超过预期,有全军覆没之虞,所以委员长临时抽调杜聿明去东北,让他能够指挥撤退,尽可能减少国军在东北的损失。因为事发突然,所以完全没有来得及兼顾华东战场的问题。
这样,就造成了一个很糟糕的局面,华东战场的国军已经沿着陇海路一字排开,正准备向北反攻的时候,原定的指挥者却突然被调走了。刘峙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只能指望等着杜聿明尽早回来。结果,就在这个档口,黄百韬兵团被共军包围了,淮海战役也开始了。
等到杜聿明结束东北战场的任务,好不容易将侯镜如兵团撤离东北战场,再回到华东战场的时候,她面临的问题已经不是如何反攻山东的问题,而是黄百韬兵团已经被歼灭,从华中调来的黄维兵团又被包围了,杜聿明的选择变成了要么彻底放弃徐州,继续南撤,要么全力解救黄维兵团。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大校场律师顾问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大校场律师顾问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