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昆山王朝房产纠纷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昆山王朝房产纠纷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祟祯没钱为什么不抄那些王爷的家?
抄家是对重大犯罪的惩治手段之一,比如谋反、重大经济犯罪等等,崇祯期间的各位王爷都对皇帝服服帖帖,没有被抄家的理由。
一、明末各位藩王都是既得利益者,无人谋反
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对自己的儿孙们做了很好的安排,封给他们王侯的爵位,大量的封地,优厚的俸禄,子孙一出生就有封号,就有俸禄。
所以,朱元璋就像养猪一样,给子孙们创造了最好的物质基础,这些子孙们个个以纳宠生育为乐,因为多生一个孩子就多一份收入。
他们都是大明的既得利益者,所以他们不会有谋反的心思,没有这个大罪,崇祯皇帝无缘无故的不会抄家的。
至于欺压良善,兼并土地,欺男霸女等等,都是从建国开始就这样的,这些对朱家子孙来说,都不叫罪过,所以只要不谋反,就不会被抄家。
二、崇祯皇帝顾惜名声,手段用尽
崇祯是大明的亡国皇帝,但是他本人是励精图治,希望能中兴大明,做一代英主的。他为了挽救大明,用尽各种手段,好言好语的劝说皇亲国戚,出钱捐钱,帮助大明政府镇压起义军,对抗满清,无奈这些皇亲国戚,个个爱钱如命,就连崇祯皇帝的老丈人,家财万贯,也舍不得多出钱,天天哭穷。最后都便宜了刘宗敏,都被他搜罗一空。
崇祯皇帝一心想当明君,有道之君,所以自己的皇亲国戚,只要不造反,没有任何理由抄他们的家。
这里涉及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对于明王朝来说,对于崇祯来说,到底谁才是自己人,要抢钱自然不能从自己人手里抢,要从外人手里抢,这是最简单的道理。
供养宗室给明朝财政造成了巨大的压力,是明朝国力不振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那些脑满肠肥的朱姓王爷们,个个富得流油,却不肯拿钱犒赏军队,也不肯捐钱帮着崇祯抵抗外敌,一门心思的关起门来“造小人”,典型的国家蛀虫,但是在崇祯眼里,这些“蛀虫”只要不过问国政,就是最可信赖的自己人,是自己的亲人,抄他们的家怎么可能。
可以说朱元璋是个超级“子孙奴”,父母,兄弟被饿死的惨痛经历,使他在当了皇帝后,为自己的龙子龙孙们制定了极高的供养标准,按照他的设想,只要是他朱家的子孙,就算是最疏远的宗室都会得到奉国中尉的爵位,年奉200担,相当于当时正五品官员的俸禄。
只不过朱家的子孙实在是太能生了,到了明宣宗时期已经很难按照规定给宗室们发工资了。到了明朝中后期,有的宗室已经混的连吃饭都成问题,以至于被活活饿死的了。但是明朝的藩王们还是很有钱的,比如说崇祯时期坐镇在武昌的楚王朱奎华,此人素来贪婪,积金百万。封地在洛阳的福王朱常洵是万历皇帝最喜欢的儿子,光给他结婚万历皇帝就花了30万两白银,朱常洵占有良田两万顷,纵情声色犬马,居然把自己养成了300斤的大胖子。百姓怨声载道。
“谓先帝耗天下以肥(福)王,洛阳富于大内”
老百姓都知道福王比皇帝还要富有,但是在明末崇祯曾经发动官员捐款,也未曾想过让这群肥的流油的亲戚们掏钱。因为对于崇祯来讲,这些藩王只要不想着造反当皇帝,就是好同志,钱是小问题,作为朱氏子孙,富得流油,穷奢极欲本来就是应该的。
崇祯不仅不会抄这些藩王的家捞银子,这些藩王想主动拿钱帮着他分担国事,还要受到他的严厉处罚,藩王参政是明朝政治的大忌,纵情享乐才是朝廷给藩王们安排的“正经工作”。
自从明成祖朱棣造反成功之后,明朝就给藩王制定了异常严苛的行为准则,王爷们平时连王府都不能出,更不准私自结交地方官员,所以藩王就藩,也被称为“藩禁”。他们的主要工作就是宅在王府里吃喝玩乐,声色犬马。
崇祯时期有位藩王曾愿意出钱劳军,那就是唐王朱聿键。在内忧外患之下,朱聿键救国心切,上疏请勤王,崇祯帝不许,他不顾“藩王不掌兵”的国规,招兵买马,自率护军千人从南阳北上勤王。行至裕州,巡抚杨绳武上奏,崇祯帝勒令其返回,后朱聿键没有遇到清军,却中途和农民军交手,乱打几阵,互有胜负,之后班师回南阳,但即使朱聿键动机纯粹,仍使当时在位的崇祯帝大怒,冬十一月下部议,废为庶人,派锦衣卫把这位唐王关进凤阳皇室监狱,朱聿键高墙圈禁期间,凤阳守陵太监索贿不得,用墩锁法折磨,朱聿键病苦差点死掉,最后受尽七年折磨才得脱身。
所以在明末,藩王们不肯拿出钱来劳军也不见得全是小气,拿出钱来劳军也有可能被皇帝收拾。拿钱出来有可能被皇帝杀,不拿钱有可能被“乱民”杀,横竖都是死,还不如把钱留着陪葬。
从经济体量上来说,不管是李自成,还是当时还地处东北的满清政权和明朝政府都不在一个档次上,明朝手里的江南地区才是国家的财富聚集地,也就是说明朝社会不缺钱,但是由于明朝政府的制度缺陷,朝廷没有办法把江南的财富转化为军事力量投放到战场上,即使加税,也不过是肥了经手衙门官员,政府得不到最终的“实惠”。
明朝的税收高度依赖于农业税,但是占据国家大量田产的藩王以及官员的土地又是不纳税的,只能不断盘剥原本就不富裕的自耕农,崇祯时期国家多事,加征“辽饷”,“剿饷”,“练饷”,一遍又一遍的刮地皮,逼得得百姓没有丝毫活路,于是纷纷揭竿而起。
明朝末年,国家财政枯竭,使得国家空有百万军队,却无法形成有效的战斗力。那么国家财政枯竭崇祯为何不对宗室王爷动手呢?
崇祯十分在乎自己的名节,不会允许自己子啊历史上留下污点的。
这一点其实我们从明朝灭亡的情况就可以看出,公元1644年,李自成的农民军攻占北京,崇祯皇帝自缢身亡,致死都不没有投降,做到了真正的“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事实上,崇祯皇帝完全由机会南下的,甚至当时的朝廷都已经在商量南下,然而崇祯不愿背负历史的骂名,最终拒绝了这一决定,选择与国共存亡,实为刚烈至极。
崇祯没有名分对宗室王爷出手,不占道义。
首先就是崇祯皇帝没有对宗室动手的名分,道义。如果贸然动手的话将会引起天下各宗室的反弹,尤其是在当时皇帝难以掌控军队的情况下,(历史上,历朝历代采取的削藩政策,都是基于中央对军队由足够掌控的情况下进行的),这中国策略成功的可能性很小。
这样的方法行不通,那就可以退一步让宗室,官僚捐款。事实上,崇祯确实是做过这样一件事,但是受到的效果极为微小,对于需要庞大供养的军队来说,这根本就是杯水车薪。所以没有办法的崇祯只能任由时局败坏下去。
在权术上,崇祯比天启皇帝差远了,天启起码知道要通过魏忠贤来收权,去压制“笔杆子”,尽管被说为木匠皇帝,可是在天启朝的魏忠贤确实是做了很多家大事,起码的一点就是狠狠的搜刮士族阶级的财富,保障了辽东军饷充足。
而崇祯又想做出成绩,又不想背负骂名,最后留下这样一个结果。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昆山王朝房产纠纷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昆山王朝房产纠纷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